沿著「荊隘 185」 來一場體驗「黃荊真是寶」之旅

隘寮社區發展協會‧愛聊食堂

屏東縣內埔鄉隘寮社區發展協會‧愛聊食堂

從枋寮沿大武山下縣道 185公路往北行駛,會與縣道 187 共線,這便是「隘寮社區」所在處。「隘」是險要的地方,「隘寮」則是於關隘要地所搭建的屋舍,供人員駐守之用。「愛聊食堂」便是從「隘寮」轉譯的同名食堂。

場域介紹

「隘寮社區」位於隘寮溪左岸,這裡原本只是交通隘點,卻種植了一種生命力很強的台灣原生樹種:「黃荊」,就是俗稱的「埔姜仔」。

常說外來的和尚會唸經,但隘寮社區理事長潘玉燕卻是外來的媳婦識「黃荊」。她在做社區資源整體調查時發現,老人家口中不值錢的「黃荊」,卻是社區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,同時也是古時候的救命藥之一!

因此,打造以「黃荊」為主軸的「荊隘 185」品牌,成為「隘寮社區」發展觀光產業的重點,兼具旅遊、環保、生態、水土保持文化傳承的多樣性與自然環境與教學場域,便成為潘玉燕女士樂此不疲的職志,也開拓出將「黃荊變黃金」的多元性。

20240903‧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‧屏東縣內埔鄉隘寮社區 ‧愛聊食堂-03
20240903‧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‧屏東縣內埔鄉隘寮社區 ‧愛聊食堂-02

「黃荊」開的是藍紫色小花,全株充滿特異香氣,有一股令人感到相當清新的香味,又名「蚊仔柴」,以前老一輩常將其綑綁成草,燃燒便可驅蚊。

雙子座的理事長潘玉燕一提起「黃荊」,簡直如數家珍般地興奮不已,恨不得把她對黃荊的所有知識,在瞬間灌到遊客腦裏,如「負荊請罪」用的荊條就是黃荊,因為非常堅韌,不易斷裂,還有「荊釵」、「拙荊」等,都跟「黃荊」有關係。

她深入訪問過許多在地耆老,一點一滴地將口述歷史的黃荊日用品,轉化成二級產業,黃荊種子可作鎮痛藥,根有驅蟲的功效,莖皮亦可造紙,花和枝葉可提取芳香油。以在地、自然、手作做為品牌定位,將「荊隘 185」品牌朝規模化、綠色化發展。

特色農遊

香藥染草

「隘寮社區」位於進入瑪家鄉與三地門鄉的咽喉,是多元族群聚居之地,有閩南、客家、外省族群與原住民平埔族、排灣族、魯凱族與新住民等…。

「黃荊」原是平埔族群的文化植物,具有除障、除穢及淨化的功能,「隘寮社區」以「黃荊」為本,與屏東科技大學等大學產學合作,經過「找尋埔姜仔的氣味」的跨域合作,將一級產業轉為二級產業,改良研發黃荊萃取的方式,用機器萃取純露、油煮、研磨、攪碎、灰燼、手擂、水萃等,重點打造「黃荊」成為在地優勢品牌。

除了黃荊本身的特色產品:如黃荊蛋、荊萃沐浴露、荊萃洗髮露、荊萃身體乳、荊萃護髮素、埔姜蜜、荊萃手工皂、舒緩膏、黃荊薰香…。亦透過 DIY 體驗,如手作黃荊香、黃荊手作舒緩膏、手作黃荊包…,讓遊客有更深入的接觸。基於對「黃荊」重新加值的認識與需求,「隘寮社區」更在185線道上,建立起「黃荊」林的復育區,廣植「黃荊」及其他相關植物,也成為遊程體驗與食農教育實踐的重要區域。

「將黃荊變黃金」,在「隘寮社區」不是未來式,而是現在進行式!有機會來趟「黃荊之旅」,

絕對是寓教於樂、滿載而歸的食農之旅!

農場資訊

actor-img00Created with Sketch.

電話

886+ 8 799 5044

地址

屏東縣內埔鄉清涼路一段453號 

Web

交通

Scroll to Top